欢迎光临——法治聚焦网

最新文章排行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案例

人在矫途“强改造” 融入社会“献爱心”

时间:2024-10-22人气:作者: 小编

  张某是一名60后,因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,便在家门口开办了一个废品收购站,不明就里收购了一批盗窃团伙偷窃来的废旧钢材,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顺途摸瓜起获了赃物,被人民法院以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,宣告缓刑一年,入矫报到商洛市柞水县司法局小岭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。

  理顺思想情绪

  接受社区矫正以后,张某思想抵触情绪很大,认为法院量刑判决有点过重,再加之日常琐事与周围群众关系不太融洽,村组干部对他颇有微词。小岭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常态化入户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,便与张某攀谈起来,张某说他因废品收购站的事情与村组干部发生过争执,起因是他的废品收购站严重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,要求他无条件进行拆除,他顶住压力一直没有付诸行动,周围群众误以为他是一个门难进、脸难看、事难办、经难缠的刺头,把他整得好事不出门、坏事传千里,人尽皆知他的事情,他是哑巴吃黄连、有苦说不出,心里觉得很是压抑和憋屈。

  工作人员听了张某的倾诉以后,因势利导他不要莽撞行事,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利民工程,要积极参与其中,不要因一己之私妨碍工程建设,不然周围群众把矛盾的焦点都看到你的头上,把你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柄,你跟他们是据理力争?亦或是大打出手?一连串的反问说得张某 哑口无言。他嗫嚅着说:“我没想到事情有这么复杂,等我与家里人商量以后,一定把废品收购站拆除,支持乡村振兴建设,不再让乡亲们在背后说我的风凉话了。”此后,张某积极兑现了承诺,拆除了废品收购站,保证了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,消除了周围群众的质疑声。

  加强帮扶教育

  为了让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思想改造上一个都不能掉队,小岭司法所秉承“加强社区矫正改造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”理念,坚持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》《陕西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》为执法遵循,紧扣帮扶教育不松懈,针对张某的思想状况、兴趣爱好、个性特点、技术特长等综合因素,有的放矢制定了矫正方案,落实“一对一”帮扶教育措施。

  利用入户走访嘘寒问暖其近期思想改造和生产生活情况,有没有需要纾难解困的具体困难;利用集中教育组织学习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,观看《人在矫途》《一路向阳》《心中有戒》警示教育片,撰写观后心得体会;利用公益活动到敬老院打扫卫生,与院内老人拉家常、谝闲传,宣传党的好政策,传递党的好声音,讲述柞水好故事;利用红色教育祭奠革命烈士,瞻仰苏维埃革命旧址,参观本地湾村革命烈士纪念馆,聆听馆员讲解红25军领导人吴焕先带领部队冲破敌人层层封锁,战略转移来到红岩寺建立苏维埃革命政权,坚持武装斗争的可歌可泣故事;利用微信适时推送重要节点、重要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,以及当前时事政策、法律常识和经典案例等。通过立体式帮扶教育,让张某卸下了思想包袱,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当中,用实际行动修复社会关系,践行“人谁无过、过而能改、善莫大焉”的古训,为其他社区矫正对象树立了示范引领作用。

  积极奉献社会

  在工作人员的不懈帮教下,张某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思想错误,也对自己的犯罪根源进行了深刻剖析,认为自己考虑事情没有从顾大局的角度去考虑,而是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,导致村组干部和周围群众都不满意,再加之法律意识淡薄,对事物的复杂性认识不清、判断不准,稀里糊涂的触犯了国家法律,让自己蒙羞不说,还让家人跟着受牵累。思想通了一通百通,张某悟透这个道理以后,积极服从司法所日常监管,按时进行钉钉打卡,积极参加集中教育学习和社会公益活动。

  2024年7月19日,柞水县境内突降大暴雨,局部地区民房垮蹋,道路瘫痪,农田被淹,河堤冲毁,停水停电,通讯中断。张某得知灾情以后,积极向司法所提出申请,筹集2000余元资金,购买了一些西瓜、矿泉水和米面油等生活物资,不顾家人的劝阻,执意驾驶三轮蹦蹦车前往,克服天气炎热、路况不佳、身体疲惫实际困难,安全将生活物资送到了灾区,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。

  张某只是小岭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帮扶教育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该所先后涌现出社区矫正对象陈某向镇防返贫基金捐款5000元,唐某为敬老院老人购买价值近6000元的棉衣棉裤等物品,充分诠释了社区矫正矫治工作成果,传承了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”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传递了社会“正能量”,引领了柞水社区矫正工作“新常态”。

编审:苏立峰

通讯员:石绍东
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