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——法治聚焦网

最新文章排行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书画

品鉴张希荣先生的画

时间:2024-11-23人气:作者: 王家民

作者:王家民

应学生清玲诚邀,为其父张希荣的作品选集写序,显然,这事儿挺难。

mmexport1732327956426.jpg

一因,老画家张希荣是前辈,后学为前辈写序,似为不妥;再说,对希荣先生的绘画作品虽曾见过,但都是浮光掠影,走马观花,深读不够。二因,洛南的文化积淀在商洛市的七个县(区)中最为古老,也最是深厚,一条洛河连接着华夏文化源头的河图洛书和仓颉造字,又滋养了洛南人的黄河文化个性和品格;我的印象中,洛南县政府曾经在西安亮宝楼举办过两届民间收藏书画作品展览,其规模和水平令人咋舌;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,使洛南的书画艺术空前繁荣。所以,对洛南书画和书画家是不敢轻易说什么的。

mmexport1732327981724.jpg

清玲的热切期盼难以拒绝,也便勉为其难了。细读希荣先生的自传,感动他敏而好学,持之以恒,具有生生不息,勇往直前的精神。他引用郑板桥的那首《竹石》诗,既是他对坚守从艺心路历程的写照,也是对他数十年如一日地笃定教育事业,教书育人和传承优秀文化的写照。看得出来,希荣先生是灵性人,他兴趣广泛,多才多艺,吹拉弹唱,无所不能。我想,这是先生热爱生活,不断学习,不断进取的结果。他于水墨丹青既临范本、师古人,又深入生活,延续着长安画派的优秀传统。他不仅以商洛籍的老一辈画家李福申、杨林兴、牛兴源等人为师,而且走出山门向方济众、高民生等人讨教,年近50岁时,还以年轻人般的热情参加杭州美院的“电视函授学院”学习。

mmexport1732327963156.jpg

学习会使人充实,艺术更让人年轻。品鉴希荣先生的画,深感其功力深厚,无论花鸟还是山水,皆充盈着蓬勃向上的活力和水墨趣味,谁也不会想到这竟是耄耋老人之作。先生驾驭笔墨的能力过人,他的画既是传统的,比如他对“应物象形”和“随类赋彩”的把握方面;同时,他的画又是时尚的,新潮的,比如,他在笔墨肌理的探索和追求方面。难能可贵,他把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统一在了盈尺画面中。他的画与目下那些笔墨迟滞,造型怪异,恶俗不堪的画作高下立判。画如其人,先生的文化修养决定先生画作的品位,先生面善,其画亦善。先生的画,能使人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。

mmexport1732327966284.jpg

东晋画家顾恺之强调“气韵生动”,气韵是画面的生命和精气神,形神兼备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。希荣先生的画水墨淋漓,肌理丰富,张力强大,气韵足以生动,这是他刻苦修炼,勇于实践的结果。希荣先生的画笔墨娴熟,格调清逸,奇崛,大雅,善哉美哉。

mmexport1732327969571.jpg

mmexport1732327972490.jpg

祝贺张希荣先生作品选集出版,祝愿先生艺术生命长青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 辛丑年夏于古城长安。作者:王家民


张希荣先生艺术简介


张希荣,1937年11月出生于陕西洛南。1959年毕业于商洛师范专科学校,1985年结业于“东方美术电视函授学院”,中学一级数学教师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,中日韩新书画家友好联盟会理事,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院士,仓颉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,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书画师、高级名誉院士、高级荣誉顾问,华夏名家国际联合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、中国书画院一级美术师。

先生几十年来潜心研习山水、花鸟等国画技艺,曾拜访著名书画家方济众为师,凭借坚韧的毅力和好学多思的灵性,感悟生活源泉、采撷自然精华,孜孜以求,笔耕不辍。其艺术传略先后被录入《世界当代篆刻家大辞典》《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》《世界美术大典》《世界名人录》《国粹通鉴》《中国名家名作汉英双语大典》《中国风・杰出人物特集》《陕西美术家》等45部辞书。

先后有96幅作品发表于《中国教育报》、《陕西日报》、《民间文化艺术报》、《羲之书画报》、《中原书画报》、《文化艺术报》等数十家报刊。50多次在国内外书画大家大展中获奖,如在《中国国际文学艺术作品博览大典》中获特等奖,在《红岩杯》《狮猩杯》《联通杯》中分获特等奖,在《中国当代艺术家大辞典》《1995中外当代艺术家书画精品展》《东方明星杯》中获金奖,《长通杯》获一等奖,在《书圣杯》《火凤凰》中获国际银奖。其作品先后入选《八卦杯国际书画大赛作品集》、《当代书画艺术家作品集》、《世界书画之最、东方书画长城巨卷》、《促进中国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书画长卷精品画册》、《华夏名家迎奥运作品集》《一代伟人》《2000中国风杰出人物特集》《中华民族五千年书画艺术家国粹通鉴》《共和国娇子》等52部书画集。2002年8月8日,其作品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隆重展出,另有作品《野香》被香港石景宜博士收藏并在《华夏千家书画集》刊印,50多幅作品被港、澳、台、欧美、东南亚等各国友人收藏。先生的艺术追求:师传统以创新,随时代而升华!

(编审:苏立峰)

标签: